南京邮电大学

报刊:《南京邮电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腹有诗书气自华

    摘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写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央视主持董卿的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间。“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做到了,我的爸妈也做到了。  我也是好读书的。  我喜欢读张爱玲,喜欢读她的高贵孤芳,喜欢读她的“民国临水照佳人”;我喜欢读金庸,喜欢读他的笑傲生活,喜欢读他的“平生最是江湖味”;我还喜欢读沈从文,喜欢读他的柔情万种,喜欢读他的“平静如水但诗意满满”。  但就在前不久,当我发现书柜上的《黄金时代》已经蒙了尘时,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已经大半年没有认认真真读过一本书了。我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我好像羞愧得说不出口了。日子还在一天天的过着,我还是不肯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丢掉自我,我想像董卿那样,像我的爸爸妈妈那样,做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几年前,在搬家收拾房子的时候,我偶然间发现了一个蒙尘的铁盒子。  盒子上叠着繁复的花朵,样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牡丹花样,牡丹的上面还用正楷写着“饼干”的字样,饼干的品牌已经看不太清楚了。我在想,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盒子。像是打开一个时光闸门一样,我揣着好奇心打开了那个铁盒子。打开的一瞬间,盒子里的积尘像是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跃动在空气中。盒子里有一沓信,几张老照片,一枚银杏样式书签,还有一本发了黄的《笑傲江湖》。  我悄悄地拿出一封信,忐忑地将其打开,一个硬硬的小纸片滑落到我的腿上,我拾起,上面写着几本书的名字,还有一些读书感悟,我并没有太在意。我把目光转到了信上,称呼和署名都很亲昵,字迹在时光的作用下,已经氤氲成花了。是两个情侣之间的来信吧,信里用朴素的话介绍着生活的琐事和对对方的思念,然后推荐一些书,讲讲感悟。  我拆了几封信,内容都差不多,而且每次都会推荐几本书,信件往来皆是如此。大概是两个好读书的相爱之人的信件吧,我盘腿坐在冰冷的地板上,感受着这份简朴但却有些温暖的爱意。我猛然发现,书和信件下面压着的那几张老照片,有些眼熟,细细看来,这不就是年轻时的爸爸妈妈呀?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的爸爸妈妈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靠着阅读和温情,温暖着对方也温暖着自己,所以在快节奏的现在,他们依旧能“气自华”。  写到这里,我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想,我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我静下心,坐到书桌前,拿起了半年前说要在一个月读完的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我记得三毛也说过一段话:“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里,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去读书吧,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做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 野菜、劳动与诗歌

    摘要:野菜、劳动与诗歌———五一劳动节随想   小时候,最早接触的诗歌中便有李绅的《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当时,师长虽解释得苦口婆心,我却不解其中味,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照样挑食、剩饭。倒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更符合我的生命状态,因为诗歌里有玩乐,因为田野里有新奇的野菜。  踏春时节,在田野里,孩子们会跟着父母麦地里薅草。大多时候,薅草和挖野菜是一起的,薅的草里就有很多就是野菜,比如荠菜、车前草、蒲公英、面条菜等。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面条菜。水烧开后,先在锅里放一些稀释的面,等面汤开了后,放入洗好的面条菜,出锅前点上盐和油,就可以美餐了。面条菜纤维也不多,有一点点甜味,吃起来很香嫩。现在想来,那时的感觉抵得上汪晫?写的“谁家野菜饭炊香”了。不过田野上,爱玩的孩子,多半忙了一会,就“山腰野菜飞黄蝶”了。  等到了四月底五月初,曲曲菜、蒲公英便长起来了,曲曲菜微苦,凉拌、生吃蘸酱特别爽口,大人们很喜欢,小孩子大多因为苦而却口。  我喜欢的还有扫帚菜。麦忙后,也是扫帚菜叶子长得恰到好处的时候,如同采茶似的,采摘一堆最嫩的叶子,洗干净,拌上白面,放到锅里大火蒸,出锅后既可以热吃,也可以放凉了,拌上新出的蒜泥,美味极了,小小的我可以吃得和大人一样多。面条菜、荠菜、马齿苋(马蜂菜)也可以这么做着吃,但苦于面条菜、荠菜量少且农忙,马齿苋则吃起来滑滑的,不怎么喜欢,所以家里做扫帚菜最多。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想想,可以在繁忙的麦收之后,享受新面、新蒜泥、新野菜带来的口福,不可谓不是一种享受。  不仅有野菜,树上也有吃不完的味道。在三月,榆树会率先结出一串串嫩绿的榆钱。诗歌有云“榆荚新开巧似钱”(庾信 《燕歌行》),又云“近榆钱兮妆翠靥”(皮日休《桃花赋》),榆钱不仅好看,更香甜可口,是我们小朋友的最爱之一了。房前屋后,一不留神,半大的孩子就哧溜溜地爬上树梢,坐到树杈上,一边折枝,一边撸下一大把榆钱,塞进嘴里,欢笑着大口咀嚼。下边的大人,多半会一边骂着孩子“又爬树,不怕跌下来吗?”,让孩子小心点,一边捡拾起扔下来的开满榆钱的枝条,并指挥着孩子哪哪更多。榆钱可以挂上面蒸着吃,可以做窝窝头、烙饼等,不过于我而言,还是撸一把生吃最香甜。  还有槐花,五月槐花香,白居易诗里写道:“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槐花和着蝉鸣一起到来,或者说吃槐花的时候,也是摸杜拉牛(蝉蛹)的时候。我虽说更喜欢吃杜拉牛,却不喜欢摸,相对而言钩槐花更喜欢。之所以说钩,是因为槐花枝条上不仅有槐花,还有刺,所以面对着“毵毵金蕊扑晴空”,用钩子钩住摘取更为方便安全。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颗槐树,等槐花开了,我就会爬上房子摘。但如果煎饼、做汤或者煮了晾晒,则需要钩了。和榆钱一样,槐花我同样更喜欢吃刚摘下的。  仔细想想,农村,野菜总是和农忙联系在一起的。苏轼写道:“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就是这个意思,挖野菜只是农忙外的点缀,而不是主要内容,如果忽略了主次,就成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也正是这个点缀,让农忙的辛苦劳作有了一丝惬意,让农民的餐桌有了更丰富的味道,更让儿时的我们有了更快乐的童年。

  • 最爱的文字

    摘要:最爱的文字   喜欢文字好多年了,喜欢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淡淡的苦涩的文,我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挚友,与他们娓娓道来。但是没想到我也会遇到和我一样喜欢这样一些文字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南邮青年”采编部,这是个写文字的部门。第三轮面试题就是写一篇文,我冒险写了一篇,内容是我心里发酵了许多年的事,写完心里释然。第二天部长发来三个字:傻孩子。不知道这指的是我那个错别字,还是别的什么,但是这三个字仿佛有魔力般竟然让我心里的歇斯底里安息下来,然后就是出奇的平静。那是个毛茸茸的傍晚,红霞被一丝不苟地收回天边。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收”这个字,这不符合我的用词审美,只是意外地符合我的心情。  因为我感到有什么被收走了。  丝毫没有想到部长会在第一次例会上夸奖我写的文章,只是说真情实感,让人动容,却没有提及内容。我的文字向来让人感到压抑,真的感谢你这样由衷的赞美让我燃起了信心,真的谢谢你,我的部长,如果你能看见的话。  采编部虽说是个写字的部门,却没有那种古板和清高,真的一点也没有,思想十分包容。我在这个大家庭里显得很轻松,没有包袱,采编人喜欢讲故事,高兴的,感人的,痛苦的,酸涩的,搞笑的……感觉每个人都有故事,讲到高兴的地方大家一起笑岔气,讲到难过的地方大家一起安慰那个讲故事的人。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在这里我会笑得无所顾忌,我会争着讲故事,我会情不自禁地鼓掌,笑得多了,我在大家眼里成为了一个爱笑的人,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而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采编部神人多,文章写得要么文采斐然,要么一语惊人,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感人至深。我在这里不再孤芳自赏,跟大家切磋交流,还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部长的亲切指导让我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开拓新的世界,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都是朋友,每一次例会,每一次聚餐,我都很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们一起做大策划的日子,虽说做任务有些辛苦,但是也收获了默契和欢笑。  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例会上,所有人都说出了对采编的感情,仿佛一谈起采编都有说不完的柔情,有人说完后还吸着鼻子故作轻松:我不是故意要煽情的啊。惹得老部长幸福地泪流不止。有人说:采编部让我不再想家。而我说的是:采编部让我不想回家。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想的是,中秋节的时候,部长在我发的说说下面评论说:想家了就来采编部玩吧,采编部就是你的家。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我的家也不过是一轮孤独的月亮等着我,而这里是一群人。  话音一落,整个屋子满是掌声。

  • 荷风

    摘要:荷风

  • 记忆闪光

    摘要:记忆闪光   “啪”,笔滚落到地上。  原来是睡着了。顺着图书馆的窗户看出去,是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棕榈树,在午后阳光的抚摸下,慵懒地在厚实的绿草地上投下片片斑驳。旁边空旷的地上还立着垛矮蔷薇,粉粉的,开得热烈,就像那豆蔻时的少女,清新又饱含热情。真好看啊,心里暗暗想着,随后又把目光收回到手头的稿子上。  平时就很喜欢写写文章记录生活,来了大学之后,本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事实却不然。  从前,三日不看书,不写字,就浑身难受,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一块,什么都填补不了。而现在,有了手机、电脑这些娱乐工具,本来可以更加方便、随时随地地看书了,自己却迷失了。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纸质的书,没有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前,写上几个好字,也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给身边的人,好好地陪伴他们。渐渐地,我们忘了爱好,忘了初心,忘了梦想,忘了认真地生活,忘了好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来南邮快两年,谈到过去的日子,大家似乎都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每天过得没有多大的差别,反反复复做一样的事情,能有什么兴致呢。但是我想说,我与南邮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是因为大学生活的轻松与欢快,而是因为我在这四四方方的土地上,遇到的每一个美好的人,每一件美好的事,他们都能够久久留在我的记忆力,不能抹去。  东风夜放花千树,又是樱花开的时节,远处看就是白中透粉的云朵,又甜又软,像棉花糖。“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对啊,适合出游”,“听说鸡鸣寺的樱花开了”,“走”。就这么爽快地,和室友一起来到鸡鸣寺的樱花大道赏樱。和风煦日下,看着一朵朵甜甜的樱花,薄如蝉翼的花瓣,粉粉嫩嫩,让人想要摸上一摸。偶尔风跑得急了,花瓣就急急忙忙追上风姐姐的脚步,从树上挣脱出来,追随着风一起舞蹈,像花瓣雨。  “我来切吧,一看就知道你在家肯定不会做饭”,和朋友一起做蛋糕,看我切水果丁慢慢吞吞的,他就拿过刀切了起来,朋友也是南邮人。很快切好水果,把蛋糕切成片,一层层抹上奶油,又拿了刮刀把蛋糕顶部奶油刮平,随即向蛋糕四周抹去。转动底盘,把蛋糕外面裹着的奶油抹匀,倒像是一位大厨,在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看着他轻而易举地把我抹了半天抹不匀的奶油抹好,心里是说不上来的崇拜。“好厉害啊”,夸完他后心想,有这样的对象,挺不错啊。  当然,除了常常一起的同伴,认识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是一大乐事。我曾有幸成为南马赛中赛的一名志愿者,和一群同样热心于志愿服务的伙伴一起,给参赛的运动员们提供补给。一大清早,伴着唧唧啾啾的鸟鸣声,志愿者们一同把水、水果、能量胶、盐丸等补给品搬到南邮大厦前,并且在有运动员过来时给他们加油助威。那一声声“中国加油,南邮加油”的呐喊,在南邮校友冲向我们时,似乎显得更加热烈,我似乎感受到血管里的血液沸腾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补给品塞到校友手中。马拉松所传达的体育精神,被每一位运动员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校友身上,也有着更加独特的诠释。  我们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车马、邮件都很快,但是我们要停下来等一等,等一等生活,等一等我们的灵魂。用我们的双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身边的人,把那些美好的事情,记住才是。  记忆长河之上,美丽的故事仍然闪光,经久不息。

  • 春见

    摘要:春见   近来特别想吃柑橘,偶然在网上发现一款名叫“春见”的柑橘卖得火热,我也没多浏览评价就直接下了单。近来一直阴雨,我的柑橘也一直没能到货。  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四时之景亦不同。但是不知是我天生感知迟钝还是醉心于学习常年待在教室或者书房的缘故,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春天。春天和夏天在我印象里十分模糊,似乎刚刚脱下厚重的棉袄,还没来得及穿几天长袖就要开始穿短袖了。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在我印象里春天就是这样“透明”的,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今年的天气格外特别,一连下了近一个月的雨,都快让我忘记晴天是什么样了。但好在天空总算是放晴了,明媚的天气让我抑制不住出游的冲动。之所以说冲动是因为太阳的温暖让我愉悦舒适到几乎忘记思考的地步,心念一动便立刻去做了,就比如当时的我就想要骑着车到中山码头坐轮渡。也许只是因为阳光正好,茂密葱郁的树荫下洒落几点斑驳的光晕,正好落在蓝得晃眼的小车上。夹杂着淡淡青草味的风带着一丝暖意掠过我的衣角,整颗心都浸润在这温润的春波中。让我想要骑车去感受这温度。  行人的视角和骑车者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周围的建筑和行人都在缓缓后退,是那种从容不迫地后退,就像以前坐的绿皮火车一样,阳光洒下来自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我穿梭于大街小巷,用着能保持平稳的最慢的速度行进着,阳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落在身上,像时不时挠痒的羽毛,轻柔又调皮。风在耳边轻轻掠过,羞涩地掀起衣角又一溜烟地跑远。枝头的鸟儿漫不经心地叫着,平常叽叽喳喳的声音我竟然觉得十分悦耳,清脆动听。路边的植被肆无忌惮地沐浴着阳光,长得参差不齐,那些生机勃勃的绿色中间还不时夹杂着红色和黄色的小野花。偶有喜欢自由的野猫野狗懒洋洋地趴在路边晒太阳,高高竖起的尾巴没有规律地摇动着,好像在表达它们慵懒又惬意的心境,眼睛半睁着不知是在精明地打量着行人还是在这温柔的阳光下微醺了。世间万物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有的一切都温柔可爱。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过这么舒适的感觉。不急不乱地前进,不紧不慢地赏景,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清晰可见却在光晕下显现出异样的柔和。阳光不像冬日一样冰冷没有温度,也不像夏日一样强烈而炙热,它实在是“刚刚好”,我找不出更好的词汇来形容此刻。我恍然惊觉,也许这就是春天吧。  我打开手机日历一看,再过两天便是春分,此刻才真实相信也切身体会了这才是春天,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春天。这也不能怪我,春天在江南实在罕见,之前的我还从来不知春天是什么模样滋味。也难怪人们常常歌颂春天,这样的景致也让我想起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句子,很小的时候便学过,现在拿来用才算是贴切应景。我漫无目的地骑行了好长一段,直到太阳开始落山。湛蓝的天空开始慢慢变成灰蓝色,火热地太阳逐渐下沉点燃了天上的云彩,橙红色的云朵像花一样开始一天中最灿烂的绽放,那一片神秘瑰丽的橙红色慢慢下降着,进行着一天的告别仪式。  回到学校我定的“春见”柑橘已经到货了,我提着沉甸甸的柑橘心中有说不出来的奇妙喜悦。我觉得我和它们是有默契的。它们叫“春见”只在春日时节可以采摘,之前迟迟没有到货南京也是阴雨连绵;它们终于到了,南京也难得放晴并且真正迎来了春天。这种奇妙的缘分是我和“春见”的小秘密,也是我与春天的小秘密。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风

   期次:第249期   作者:范建华   查看:131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4451次访问,全刊已有407202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