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报刊:《南京邮电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摘要:本报讯1月13日,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我校三牌楼校区无线楼召开。我校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众多的信息通信领域著名专家...

  •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摘要:本报讯1月13日,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在我校三牌楼校区科技楼召开。作为我校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7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会议召开

    摘要:本报讯1月12日,我校召开2017年度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会议。副校长、校综治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副校长、校综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建宇、王宗荣、蒋国平、张志华出席会议,校综治...

  • 《南京邮电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解读

    摘要:为加深各部门对《南京邮电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各项既定任务及目标的落实,现对学校“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从总体上进行解读。一、编制背景及意义为...

  • 8332班校友热心资助学弟学妹

    摘要:本报讯近日,83级无线电工程系8332班校友回母校参加毕业30周年聚会期间,以班级名义资助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1000元。捐赠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副校长王宗荣,8332...

  • 我校召开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推进会

    摘要:本报讯1月9日,我校召开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推进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周丽副主任作申报动员和指导。她梳理了新形势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 迎新年 送春联 送福字

    摘要: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校园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1月10日,校工会、档案馆、艺术馆、校书画协会联合举办“迎新年送春联送福字”活动。校书画协会书法爱好者们现场挥毫泼墨,送出春联...

  • 育人为本 言传身教

    摘要:吴建,博士,副教授,2007年于厦门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南邮执教,201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赴曼彻斯特大学语言、文化与艺术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育人为本 言传身教

———记外国语学院吴建老师

   期次:第227期   作者:学通社 吴嘉慧   查看:231   





  吴建,博士,副教授,2007年于厦门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南邮执教,201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赴曼彻斯特大学语言、文化与艺术学院访学。长期从事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目前任职于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兼任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自成一派,执教有方从事教师行业多年,吴建老师有着自己的备课方式:一是准备课件,二是课堂设计。备课时,他会考虑本次课大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课堂环节。对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与课本结合度强的课程,他会尽量贴合课本内容授课,而对于有些不一定用教材的课,课堂设计环节会略微多样化,将侧重点放在课内外结合方面,准备额外教材,使课堂内容充分,提升教学效果,调动气氛。
  目前,吴老师负责教学翻译专业大四学生的高级英语、法律翻译课程以及大三学生的文体翻译课程。对于教学,他有着自己的想法:“我的课堂不是一板一眼的,有时临场发挥。学生上课重要,课后更重要。”
  他的教学有两个特点,一是翻转课堂,二是逆向教学。在吴老师看来,翻转课堂,即重心从课堂内转移到课堂外,让学生们课前、课后都忙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他认为,一个老师课上得好不好,一方面取决于课堂是否独具风格,受学生青睐;另一方面则是课后有没有让学生忙起来。他表示,语言学习与其他一些专业大课不一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课后练习打好基础。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他会给学生布置相应时间的课后练习,并在课上检查以确保达到有效的练习效果,“外语专业是学习最辛苦的专业之一。许多大一新生不清楚如何分配课后时间,导致大一大二的基础没打牢。如果学得不认真、不踏实,到了大三大四,他们便会后悔。”
  吴老师鼓励学生课余以赛促学。他指出,如果学生要参加一个翻译比赛,他的比赛课题将会比任何一个翻译作业都做得认真。毕竟,一篇译文想要拿奖,需要打磨很多遍。
  吴老师的逆向教学强调以输出为导向型的输入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逆向发散思维。有时候,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觉得自己懂了,吴老师就会找出他们没有“真懂”的地方来强化其学习。比如,学生在读某个英语句子时,经常不考虑如何用汉语表达,虽然读过课文,但是做汉译英却做不出来。针对这个情况,吴老师设计方案促进学生联想:每节课都让学生在黑板上听写,让他们将汉语的句子译成英语;从课文中摘出句子做小小的变形、改编,让学生在黑板上翻译。但学生翻译的句子往往没有作者写的简洁、地道。由此,让学生切身领悟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吴老师还给学生传递人生道理、未来规划。例如,某册高级英语课本上第四单元的课文讲的是:现代社会多数人关注的重点在于是否上了好大学,如若上不了,家长着急,学生也焦虑。这与学生的现实状况相符。吴老师找了一些外文,师生一起阅读、探讨,深化了“好学校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这一文章主题。有时,他会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原著、名篇,“这是语言和价值观树立的过程,有些文章对学生还是很有意义的。”
  “于我而言,教师行业是最好的选择”
  “社会上的人觉得当老师轻松,有两个假期。事实上,老师们通常会充分利用这两个假期充实提升自己。”于吴老师而言,在课堂上,他是老师;在课外,他则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储备者、思考者,希望将学到的新知识反哺给年轻的、愿意接受新想法的学生,“做老师如果不学习,那么教什么样的同学,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学习程度。”
  大学毕业后,吴老师选择了去公司工作,但发现那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之所以转行当大学教师,他很看中的一点就是教师身处的浓厚学习氛围与环境。在10年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各类优秀学生令他印象深刻。有的学生的努力程度让他格外欣赏;有的学生特别有想法,内心世界很丰富;有的学生性格很开朗,很有感染力。他觉得自己从这些学生身上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那些特别用功的学生让他回忆起当年读书时如他们一般用功;那些很有理想的学生让觉得理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远去的他认识到自己也可以随时有理想;还有一些性格特别好的学生,尽管年龄不大,阅历不深,却能在遇事后处理得当,每每这时,他便会自我反思,和别人相处时是否也做到了和这些学生一样。吴老师认为,所谓教学相长,不论是知识,还是各个方面,都应是互相学习的过程。
  前段时间,吴老师一直担任翻译系主任和院长助理职务。目前工作告一段落,他开始着手准备具体教学实践、总结以及和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他还想多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课上课下交流时,能站到更高的高度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有更大启发。
  他有一个很朴素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好老师。他认为,好老师应分为两面看:第一,好的老师应是熟练掌握并能有效传播各项基础知识的知识传播者;第二,好的老师应会“做人”。他奉行“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积极面对生活,时时反思自己,做一件事是为了虚名,还是为了意义。每天晚上回到家,他会静坐10至20分钟,反思一天中有哪些事是虚妄,哪些事需要更深入探索。
  “我们从早到晚做了很多加法。但是到了晚上,我们应该用一点时间,给自己做一个减法。就好比出门粘了很多灰尘,晚上回来要洗一洗。否则,时间久了,就洗不掉了。”他说。
  2013级翻译专业学生本科毕业时,吴老师在毕业致辞中曾寄语学生:一要求知识,二要求智慧,三要学会爱。这既是吴老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是他对自己的勉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264次访问,全刊已有4071325次访问